1973年的一天,毛主席正在办公室处理文件,一封特殊的来信打破了他的工作节奏。这是一位女演员写来的信,信中她自称是毛主席的“女儿”。主席细读信件后,神色复杂感慨万分。他对递信的工作人员说道:“算算也有八年没见了,替我安排一下吧,我想见见这个女儿。”那么这位来信的女演员是谁?她又为何自称是毛主席的“女儿”呢?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1958年岑荣端第一次走进中南海,那是她人生中一个无比重要的时刻。作为文工团的一名新成员,岑荣端与几位女演员一同来到这里,为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伴舞。虽然老同志一再宽慰她:“首长们都很随和,完全不用紧张。”但她依旧忐忑不安。中南海的颐年堂旁边,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房屋春藕斋,这是中央领导人举行舞会的地方。她们走进这间由会议室改建的舞厅时,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深沉的庄严感让岑荣端更觉心神不宁。坐在伴舞演员的位置上,她满怀期待地等待着毛主席和其他首长的到来。不久后刘少奇、王光美、朱德、康克清等中央领导人陆续进入舞厅,微笑着与场内人员打招呼。片刻后,毛主席步履稳健地走进来,魁梧的身影顿时吸引了全场的目光。他随和的微笑让现场氛围立刻轻松了许多。岑荣端第一次近距离见到毛主席,心中充满了激动与敬仰。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声,伴舞演员们开始邀请中央首长跳舞。岑荣端的目光紧紧追随着毛主席。他跳舞时步法熟练,转圈轻松,时不时还和舞伴谈笑风生,爽朗的笑声充满了整个舞厅。岑荣端不由得心生敬佩,也逐渐放松下来。休息时一位老同志拉着岑荣端来到毛主席身边,介绍道:“主席,这是我们团新来的同志,她待会儿会请您跳舞。”毛主席抬头微笑着点头,亲切地问道:“小同志,你是哪里人呀?”岑荣端恭敬地回答:“报告主席,我是广西贺县人。”毛主席听罢,笑着对身边的人说:“哈哈!是个小老广呢!”随后又问她的名字。岑荣端担心自己普通话不标准,索性用手指在毛主席的掌心写下“岑荣端”三字。毛主席看了一眼,思索片刻后笑道:“‘荣端’不太通顺嘛,应该叫‘云端’才对,像彩云那样飞上天去,做神仙!”这句幽默的话让周围人都笑了起来,岑荣端也忍俊不禁。她发现毛主席不仅随和,还是一个风趣幽默的长者。音乐再次响起,岑荣端学着老同志的样子,双手轻轻扶着毛主席起身,挽着他走到舞池中央。在舞步中毛主席与她拉起了家常:“你姓岑,是不是壮族人?广西有个清朝的大官岑春煊,是西林县人,你知道吗?”岑荣端回答:“主席,我是汉族,入伍时填写的民族成分也是汉族。”毛主席微微一笑:“你呀,应该是壮族,肯定是壮族,你可以回去问问家里的长辈。”他说话语气笃定,充满关怀。岑荣端小心翼翼地回应,但心中也开始好奇自己的是不是真的是壮族。当晚回到文工团后,她便迫不及待地写信向父亲询问这个问题的答案。不久岑荣端收到回信,得知家族确实祖籍广西桂县南江村,属于壮汉杂居地区,祖上确实是壮族。下一次进入中南海时,岑荣端特地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一发现:“主席,您说对了,我的祖上真的是壮族!”毛主席听后哈哈大笑,拍着膝盖说:“早就说了吧?你还不相信呢!”随后,他为她讲述了壮族自治区的历史和壮族文化,温暖而细腻的交流让她内心充满了感动与敬仰。在春藕斋的那些岁月里,岑荣端一次次为毛主席伴舞,也一次次与他谈心。毛主席总是对她关怀备至,两人之间像朋友、像亲人,更像父女。主席亲切地称她为“广西女儿”,而她也心中默默把主席视为“慈父”。1966年岑荣端结婚后被调往新疆工作,带着对毛主席的不舍与感激离开了中南海。1973年阔别八年的岑荣端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,自称“广西女儿”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思念与牵挂。彼时毛主席已年逾八十,身体状况恶化,双眼几乎失明。工作人员将信读给主席听,听到“广西女儿”的字眼时,主席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:“替我安排时间,我要见见这个女儿。”1974年岑荣端终于再次见到毛主席,阔别多年的重逢让两人无比欣慰。主席详细询问了岑荣端的生活和家庭情况,得知她已为人母后,感慨地说道:“好啊好啊,你长大了,广西女儿也有孩子了。”临别时主席送给岑荣端一本亲笔题字的书,还特意递上300元钱作为鼓励,这份厚爱也让她泪眼婆娑。1975年岑荣端再次看望毛主席。这一次他的病情已十分严重,双眼彻底失明,面容憔悴。她忍住泪水安慰主席,并嘱咐他一定要保重身体。然而岑荣端再也无法履行“国庆再见”的约定。1976年毛主席辞世。岑荣端带着深深的悲痛,来到毛主席纪念堂,在众人面前深情呼喊:“毛主席,您的广西女儿来看您了!”这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唤,让在场者无不动容。岑荣端与毛主席的故事,是一段超越时代、超越身份的珍贵记忆。那位广西女儿与伟人的相遇与告别,成为历史长河中感人至深的一笔,也是一段跨越身份与地位的真挚情谊的最好见证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